服务热线:4001511678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DT原创丨行业研究:一文读懂全球智能纺织品市场前景
来源:ayx娱乐首页 作者:ayx娱乐平台官网 日期:Friday 20th of September 2024 12:37:13 AM 浏览次数: 7

  世纪已经属于高技术产业的时代,纺织业也已是现代纺织工业,所以要常变常新,纺织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来支撑。

  目前发达国家在纺织技术研究方面主要着力于三方面:一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二是利用新技术对旧材料实现再开发(新功能)、再应用(新用途),三是通过新构思再造旧材料的新价值。

  技术研究层面,美国在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纤维材料,地毯、非织造布等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优势明显,他们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层面,国家组织、高校、大企业是产业重大核心技术供给和产业化主体。

  国家战略会推动技术融合,2016年4月,白宫成立第八个NNMI项目(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性纤维与纺织品创新制造中心,旨在NNMI项目框架指导下,展开将传统纺织品升级为全新的集成化和网络化的新一代纺织品。美国先进功能织物联盟AFFOA(AdvancedFunctional Fabrics of America)成为中标单位,由麻省理工学院牵头,与美国国防部合作,有52家公司及非营利组织,32所大学,5个州及地方政府部门,28个州代表参与其运营,其中有杜邦、康宁、英特尔等大公司和康奈尔等一流大学。纺织显然具有最为深刻的军方色彩,以及深厚的材料、电子、互联网背景。

  德国纺织工业是工业4.0助推传统产业升级的典范,其当前三大目标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循环经济;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柔性价值链,强调数字化制造过程、大规模定制、新的商业模式等;研发未来的新型纺织纤维材料,强化德国纺织纤维材料的优势地位。

  德国纺织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很完备,与纺织相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10多个,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高校和研究机构致力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前瞻性研究,新领域的开辟,如“蓝天”(基础)研究;以政府资助项目为主。以“四大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HGF)、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G)、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hG)、莱布尼茨科合会(WGL)为代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有相关的分领域研究所,其研究重点是纤维新材料。三家全球著名的专业纺织科研机构(海恩斯坦研究院、邓肯多夫国家纺织纤维研究院、图林根纺织塑料研究院(TITK)),专注于前瞻性应用研究,与企业合作密切,具备产业化能力。

  日本的高技术纤维和高端纺织服装技术的领先优势明显,其高性能纤维现有的水平几乎为世界第一,拥有碳纤维、对位芳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三大高性能纤维研发和生产核心技术;还有聚芳酯、PBO、超高强维尼纶等重要品种的研发技术,其装备制造、信息和自动化技术也为纺织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日本大企业是产业技术供给和产业化的主体,例如东丽、帝人等大企业在新合纤领域基本拥有除装备外的从纤维到纺织品较完整的技术创新链。东丽公司拥有从碳纤维到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和研发。企业设立有不同性质的研发中心和研究所,如东丽、帝人等企业在海外设立有研究所,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日本的大学会为企业专门提供技术服务,并联合进行项目研发、技术咨询服务。

  纺织业是中国的传统工业,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环境的限制,物质水平低下,高新技术落后,中国的纺织业在技术方面缺乏创新,中国纺织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技术水平相差甚远,欧美国家依据这点向中国的纺织品实施技术壁垒,限制中国的出口。近年来,我国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频繁遭遇国外技术壁垒,出口纷纷受阻,有的甚至退出了市场。

  “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被重新定义,其中一层含义即为“科技与时尚相融合的产业”。面对全球经济低迷、市场需求偏弱的形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几年前就开始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是整个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做了《‘十三五’期间纺织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的主题报告》,指出纺织科技的创新必须与新兴科技交叉融合,形成度发展空间,这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和环保等,主要有以下方向:

  包括开发完善碳纤维品种,开拓碳纤维民用应用,形成自主创新高性能纤维品种,研发和量产新兴产业用纺织品;

  包括支持产业低成本、高品质工艺技术、装备和原材料,发展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品,发展服务民生、改善和影响未来人类生活的纺织品;

  总之,未来纺织行业的多/跨学科交叉研究是核心,多/跨领域技术交叉互用是主途径,多/跨领域联合研究开发是大趋势。

  目前整个服装行业,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需求,对时尚、潮流,以及品质、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服饰品牌则普遍陷入同质化的格局,如果加上一点科技元素,契合了当下对服装领域的个性化需求,外加一些其他作用,诸如检测身体健康、隔离外界病菌等,用更加积极进取而健康的价值观刺激目前不太景气的服装零售业。

  近些年,智能风蔓延到了服装市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创新等层面应运而生的智能服装,因为极具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正逐渐成为未来服装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风口。

  智能纺织品在制造过程中嵌入了特殊的技术,可以为佩戴者提供更多功能。它可以在感受刺激或环境条件,如热、机械、化学、磁性和其他来源的基础上,作出特定的反应。由于智能纺织品在终端用户行业应用不断扩大,其全球范围内的需求不断增加。

  全球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数据显示,智能服饰从2013、2014年出货量几乎为零的冰冻状态,攀升到2016年的2600万件,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智能服饰也正成为一股新潮流。

  德国海恩斯坦研究院就预测,智能服装是一个数十亿人需要数百万种应用产品的市场。美国著名市场研究公司VDC的报告指出,到2018年,仅在美国市场,智能型纺织品的产值将达到30亿美元,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市场调研公司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2年,全球智能纺织品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9.43亿美元,增长到53.69亿美元,2016年到2022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4%。

  从地域方面看,印度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这些国家智能纺织品市场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频繁与深入,它们将在全球智能纺织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北美地区是2015年创收最高的地区,预计2016年至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9%。此外,北美预计在预测期内将保持主导地位,欧洲和亚太地区分别是智能纺织市场的第二和第三大领域。

  就目前来看,世界一流的服装企业在智能化、互联网化方面的布局仍在起步阶段,这对于中国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追赶机会,智能化会是服装企业新的战略落地点,抓住这个风口,就为未来的服装品牌转型与未来消费者的需求提前落下了一颗重要棋子。

  智能服装虽好,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军事、国防和医疗等终端用途行业,距离实际广泛应用还有许多路要走,因为存在以下阻碍:

  国内外包括爱慕、豌豆客、安踏智、NIKE、ADIDAS以及国外维秘等都有智能可穿戴产品亮相,但目前多为浅尝辄止,这也是整个智能服装行业的现状——纷纷推出概念性产品,但无后续进一步实际方向,掌握不了智能纺织品的核心技术。如智裳科技CEO陈禄指出:“包括红豆集团、柒牌等大型制衣集团在内的许多传统服装企业虽然都意识到增加智能元素,但缺乏明晰的产业架构,也没有实际方向。”

  科技企业由于品牌影响力、用户群有限、缺乏渠道等因素也难以获得销量,而服装渠道商没有核心技术,也只能望洋兴叹。

  智能服装产业刚刚起步,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不成熟,仅仅这些功能还不足以打动消费者。而且就算是应用最多的运动健康监测领域,智能服装的表现也是强差人意,因为涉及到生物测量传感器紧贴皮肤的限制,而跑动引起的移位测量不准、舒适程度也是影响智能服装的用户体验。此外传统服装加工流程已经非常成熟,后续配套也是问题。

  不论是其传感器还是电池,附着于柔软衣物上的这些精密设备的防水性实在堪忧,目前少许公司已经解决该问题。

  智能纺织品采用高端材料,并且内部制作复杂,电子设备与组件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无疑都抬升了它的价格成本,而这阻碍了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以Hexoskin为例,其一套智能背心的售价高达400美元(约合2500元人民币),国内智裳科技推出的智能恒温服装也要1000元人民币,附属配件也价格不菲。智能服装需想要真正走入大众市场,其首要前提是价格必须足够便宜。

  智能穿戴产品这种跨界产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从化学安全和物理安全两个方面考虑。在织物毒物释放与残留、电子安全、电容、电池、移动的舒适度、电子辐射、电子产品回收等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方面做出要求。

  这包括许多因素: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长、安全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上升、医疗技术进步、汽车行业扩张、医疗保健支出增加。

  因此,加强智能纺织品相关科学技术的步步提升,加深相关行业的紧密交流与合作,引导资本向实实在在的技术流入,解决价格昂贵、穿戴不适以及可持续威胁等问题是今后智能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不论从纺织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满足用户对个性、智能化服装的需求,还是服装以及相关材料行业的发展需要,新兴高科技与传统的纺织品合二为一的智能纺织品,在“互联网+”行动和智能制造战略下,必然成为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拐点,在未来大放异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yx娱乐平台
展开